PERSPECTIVE

2021年04月29日

思考的力量—你的思维方式,是否已经做好了迎接“后疫情”时代的准备?

作者:析道

前言

“后疫情“时代的今天,面对国门即将打开、世界重启的局面,你是否已经做好准备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?你的思考方式是否能够看清海量信息背后的虚实?

倘若真的存在很多”眼见也未必为真“的事情,那么能够帮助我们自己的,或许只有”思考的力量“了。

本次析道专栏将从管理咨询的思维角度,列举出当下可能存在的两组正反观点进行思考,与大家一起感受应当如何应用思考的力量,帮助我们分析同一现象下的不同可能性。

 

01 正向观点:线上消费增速更快 VS 反向观点:线下消费增速更快
正向观点:

2020年3月中消协发布的报告《“凝聚你我力量”中消协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结果》中指出,“线上消费替代线下消费趋势明显,疫情加速日常生活类消费线上化”。根据报告内容,大多数受访者在疫情期间线上消费比重远超线下消费比重,而不少人认为在经历过疫情的洗牌后,无论日常快消品还是耐用品,似乎线上消费增速将在疫情后继续远超线下消费增速。

支撑线上消费增速的除了数字化、互联网等科技领域本身的发展以外,也得益于服务行业逐步摆脱固有模式,即转变“死守线下阵地”的固有观念。在疫情前,消费者在产品购买时所看重的体验、服务环节,大多数都与线下门店直接绑定。小到购买一件心仪的衣服,大到购买一辆汽车,人们往往希望能够前往实体店去体验,因为在许多人的固有观念里这些似乎“一定要前往门店”才能够完成。但在疫情期间,线下门店遭到重创,迫使各行各业加快运用数字化手段扩展线上消费的体验环节。这时人们会发现即便是汽车的试驾也可以通过VR技术来实现部分线上体验,并且随着各互联网汽车厂家利用新技术手段,结合服务差异化的立足点,逐渐将更多线上体验、服务由不可能变为可能。相较于汽车领域而言,其它耐用品消费领域的数字化自然水到渠成。

思考:如今在更多消费环节趋于数字化、智能化的背景下,你是否也认为在“后疫情”时代下的今天,线上消费增速将超过线下消费增速?

 

反向观点:

虽然消费数字化是时代的趋势,但你是否思考过,在如今特定的时代环境下,会出现传统消费逆势增长的可能性?

抛开目前短期数据对消费趋势的预测,从一个消费者的实际感知来描述这样一种可能性:由于疫情的缘故,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,消费者不得不减少外出购物的频次,被迫改变自己的消费结构及消费习惯。虽然并没有因为消费习惯的变化给实际生活带来困扰,但也可以想象的到消费者在这期间①不断的在克制出门“逛街”的意欲;②忍受线上购物一定程度的枯燥与乏味。这样就直接带来了①随着疫情控制后商场恢复营业,各地商场出现人满为患的场景,甚至超过疫情前的景象,消费者开始了积攒已久的“报复性”消费②经过疫情的洗礼后,消费者期盼更多场景、更新颖的线下购物互动方式,来“治愈”自己疫情中经受的“折磨”。

细心的消费者大家可以留意去观察一下,如今大型商场的结构是否与2019年及之前发生了变化,是否增加了更多“可玩性”(欢迎大家互动探讨)。商场内的这些亮点与新鲜的玩法,帮助品牌实现体验的场景化后,在到处充斥着“购物荷尔蒙”的商场核心地带,为消费者打入一针强力的肾上腺素,在这样场景中,相信很多消费者都会不由自主的打开荷包买单,完成“报复性消费“的闭环。

思考:从长久来看,虽然线上线下趋同整合的大趋势难以避免,但就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下的今天,你是否考虑过线下消费的增速会逆势大于线上消费的增速呢?

 

小结:

当然,研究消费趋势和消费结构需要考虑众多因素,难以一概而论。析道希望传达的是:正是在我们面对时代趋势“理所应当”的事情时,应当停下来理性合理的思考是否还存在着另一种可能。或许很多重要的机会也同时存在这些可能性当中。

 

02 正向观点:消费需求趋于理性 VS 反向观点:消费需求趋于焦虑盲目
正向观点:

多数自媒体在关于消费趋势变化的文章中指出,新冠疫情的到来,迫使消费者在这艰难的一年多之中,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消费支出,转而将更多的开销投入到有关安全、卫生、健康等方面。在物流一时停滞的影响下,人们逐渐控制住了频繁网购的冲动,并开始不经意反思自己以前网购的东西是否真的必要?毕竟在这一年,即便缺少了这些东西也并没有实质上影响自己的生活。经历过这一年多的“自我沟通”后,人们逐渐看清对自己而言,哪些消费是必不可少的,哪些是可有可无的,因此就有了有关消费降级的讨论研究。许多品牌也针对这一现象制定对策方案,希望能够抓住“消费理性”趋势下的市场机遇。

思考:结合疫情之后自己心理上发生的种种变化,你是否也认为人们的消费需求将越来越趋于理性?

 

反向观点:

近年来消费需求的变化,离不开当下自媒体的发展与推动。曾经在人们对品牌及产品的认知集中在电视广告的年代里,我们得以依赖的信息媒体有限,因此对商品的认知程度、触及频次自然也受到局限。

而在如今自媒体、以及背后的KOL、KOC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,大数据、算法技术能够精准的触达目标人群,不厌其烦地宣扬品牌的理念。尤其在疫情之后,品牌为了搭上“消费复苏”的这趟班车,经由自媒体纷纷使出浑身解数,以文字、视频、直播等形式向消费者不断输出信息,一时间铺天盖地的营销文案出现在人们面前。对于缺乏判断能力的普通人而言,信息越多,意味着选择上越困难,长久之下,或许这些信息,特别其中蕴含的价值偏向,一定程度上将发酵为人们的焦虑点。

思考:我们在评价自媒体野蛮式增长并缺乏监管的环境下,你是否认为如此“贩卖焦虑“的现象是否也将直接导致消费需求趋于焦虑?

 

小结:

消费需求的变化同样需要更多逻辑方面的佐证,并不能单凭“二手信息”去妄下结论。析道在这里希望传达,“信息对称”时代下由于信息来源的复杂性,本质上也可能是另一种“信息的不对称”,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保持思考来避免被“带节奏”。

 

结语

本次析道的栏目中提出的两组正反对立论点,是基于我们普通人的日常思维角度去讨论,并没有通过科学或正式的调查手段去论证,因此并没有所谓对错之分。目的是在于通过一些简单的现象和观点,从人们日常思考的角度,来展示应当如何去发挥“思考的力量“,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”后疫情“时代下在我们周围发生的变化。

今后析道也会提供更多的素材,和大家一起讨论我们周围发生的种种变化,一起享受思考带来的快乐。对本期内容中涉及到的话题和内容如果有任何见解和意见,也欢迎您和我们一起探讨。

 

发表于2021年4月29日 析道微信公众号

URL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IFJzV3BsZAviIpNSOsff1Q

想获得更多详情、请点击

联系我们